世界热头条丨​“七型并举”助力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


(资料图)

近年来,嵩明县按照“抓党建增动力、兴产业激活力”的工作思路,创新实施“供需匹配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能人带动型、农旅融合型、抱团增收型、异地置业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档升级。截至目前,申报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57个,争取资金3300万元、撬动资金1829万元,全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达57个。

强化组织搭桥,发展“供需匹配型”集体经济。针对县域内企业与资源供需匹配不精准的问题,嵩明县以“组织工作上温度、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为抓手,采取“组织搭桥、自愿结合”的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与市场主体“双向奔赴”。小街镇大桥村中央厨房供餐项目,在县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下,与小街镇民营园区4家企业签订配送餐服务,与北汽集团签订300人供餐和生活物资配送服务,月销售额突破20万元,形成了扩大项目经营规模、解决企业用餐需求、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三赢”局面。

盘活闲置资产,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针对农村集体资产闲置、经营效益不好等问题,嵩明县积极盘活农村闲置集体资产,多措并举让“沉睡”的村集体资产再次“苏醒”。牛栏江镇罗帮村利用紧邻集镇的优势,将村委会危房进行改造重建,建成一栋二层总面积840平方米的经营性商铺,每年为村集体增加7万元的租金收益,既解决了安全隐患,也彻底摆脱了集体经济“薄弱村”行列。

注重多元合作,发展“服务创收型”集体经济。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村集体经济“无地可用”、农民群众“有人无活”等困境,嵩明县积极探索发展“服务创收型”集体经济,有效释放村集体经济活力。杨林镇龙保社区依托紧靠杨林经开区和嵩明职教新城的优势,以“党组织+公司”的模式成立了宝龙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专门承接两个园区的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安保服务等业务,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解决200余名失地农民生计问题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40万元。

突出示范引领,发展“能人带动型”集体经济。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不清、示范引领效应不强等方面问题,嵩明县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头雁”作用,探索形成了“支部引领、能人带动、产业支撑、机制保障”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力动能。杨林镇张官营村李建华在党支部的号召下,放弃数十万年薪,凭借多年积累的花卉种植经验回乡创立云南古滇花部落公司,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领着农民赚”为导向,采取“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形式,带领周边群众种植花卉400余亩,年产值达900多万元,产品远销德国、英国、荷兰等欧美国家。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农旅融合型”集体经济。针对村集体经济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嵩明县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通过自主开发、引进合作等方式,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牛栏江镇水海村紧扣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两张牌”,以生态种植、绿色工业、休闲旅游为发展路径,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成功打造牛栏江生态大米品牌,并依托田园风光建成集农耕、研学、餐饮、亲子为一体的水海鸽文化体验中心,每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同时,积极引入企业,打造“水海小微企业园”,实现2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推动牛栏江保护与产业发展“双向转化”。

注重区域联动,发展“抱团增收型”集体经济。为破除村集体经济“散、小、弱”和“贫富差距大”等发展困境,嵩明县强化组织引领,推动地域相邻、资源相近、产业相似的区域性集体经济一体化发展。牛栏江镇荒田村充分挖掘素有的养蜂传统和环境资源优势,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蜜蜂养殖协会,把“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出击”,通过扩大蜜蜂养殖规模、打造蜂蜜特色品牌、拓宽蜂蜜销售渠道等方式,全村养殖蜜蜂1000余箱,年产蜂蜜达6吨,村集体收入达9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从“荒田”到“欢甜”的产业链。

聚焦区位难题,发展“异地置业型”集体经济。针对交通条件滞后、基础资源薄弱以及受土地、环保等政策条件限制发展缓慢、后劲不足的村社区,嵩明县充分运用上级扶持政策、资金支持等优势,探索出一条跨村发展的村集体经济新路子。嵩阳街道新春邑社区、杨桥街道西山社区、杨林镇核桃村、小街镇牛足村等17个位置偏远、资源匮乏、就地发展困难的村(社区),积极争取省、市、县级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补助资金1300万元,联合购置商铺1328.64平米进行出租,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61.18万元。

嵩明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谭江华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