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倪浩 陶明阳】从大连到海南,从北向南,“汉强祥瑞”轮在中国海岸划出了一道具有重要意义的弧线。7月26日,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一体化压力容器顺利运抵位于海南岛西海岸的海南核电大件码头。7月27日,“玲龙一号”这一核心模块被吊装离海上岸,运往海南昌江核电站。正在海南进行采访的《环球时报》记者见证了中国核电在小堆领域,甩开欧美率先突围,向世界亮出一张中国独有的名片。
【资料图】
早在今年的3月8日,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堆科技示范工程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施工顺利完成,开始等待核心设备的运抵。7月27日,“玲龙一号”核心设备一体化压力容器抵岸卸船,成为海南昌江核电站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中核集团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建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玲龙一号”核心设备一体化压力容器就位之后,将很快进入安装阶段。
“玲龙一号”是多用途模块式小型核反应堆的别称,是中核集团继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后的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2021年7月13日,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堆科技示范工程在海南昌江核电现场正式开工,成为全球首个开工的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堆,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式小堆技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在建及运行中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反应堆,个个都是庞然大物。以法国的M310和EPR、美国的AP1000为例,堆型均为分散型布置,仅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直径就有4米多,高度超过12米。再加上压力容器外面布置的蒸汽发生器、冷却剂主泵、稳压器等主设备,整个反应堆一回路的直径接近60米,比两个篮球场加起来还要大。与“华龙一号”这样的成熟大堆相比,“玲龙一号”更小巧、更灵活、更安全、更靠近用户,被称为“移动充电宝”。更小的功率和体积,使得“玲龙一号”不仅可以布置在陆地上,还可以布置在海上平台、偏远岛礁等,实现供热供电、热电联产,实现压水堆技术的多领域多场景多需求应用。
《环球时报》记者从中核集团海南核电了解到,小堆因其安全性、灵活性及多用途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原子能机构就开始倡导发展中小型反应堆。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等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竞相加入到模块式小堆研发的行列。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发的小堆技术有超过40种。而中国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玲龙一号”是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安全审查的小型反应堆,从而也让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从1970年开展“728工程”算起,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从30万千瓦级的秦山核电站,到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的“华龙一号”,再到小堆“玲龙一号”,折射出中国核工业的沧桑巨变。而此次“玲龙一号”落户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则成为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在昌江核电大件码头,正在现场指挥将“玲龙一号”核心模块吊装上岸的中国外运相关负责人张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么小的设备重达近400吨,可见小小的‘玲龙一号’里集中了多少部件,中国的核电技术有多么领先。第一次吊装在中国核电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级设备,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根据陈建新的介绍,“玲龙一号”发电功率12.5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满足52.6万户家庭生活所需。“玲龙一号”的推广应用将大大减少我国化石能源的消耗、促进节能减排。同时,每台“玲龙一号”机组每年发电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50万棵。基于此,巴基斯坦、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曾明确表达引进兴趣。
采访中,陈建新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玲龙一号”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做核动力。世界上一些需要核电尤其是资金与技术不足的国家,可以选择“玲龙一号”这样功率比较小的核电,用来进行海水淡化以及发电、供气等。陈建新说,“今年9月,海南要召开一次小堆专题会,届时全球将有七八十个国家相关人士到现场参观了解昌江小堆核电站。我想这会感召他们对‘玲龙一号’的采购意愿。”
未来,“玲龙一号”在海南昌江核电站的成功应用,意味着安全智能的模块式小堆将推动中国在世界核能领域率先突围,成为中国制造及原创科技品牌又一张世界级名片。
关键词: